參與藝術的社會性,人際互動藉由藝術方式產生對話的過程。當我們建立一個協作平台,其目標是建構彼此對話的空間。由一個信念連結不同的思緒,從我到我們的構想,從個體到集體的力量集結。
這一次策劃行動以協作方式邀請原住民族學校的師生以及臺中市市民共同創作。我們對於這塊生長的土地的想像是什麼?對於偏鄉與都會區的孩童來說,島嶼的概念是什麼?同一塊生長的土地對它的想像,取決於各自生活場域與生命經驗,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心裡地誌圖譜。而每個人的想像地圖猶如一塊微型部落,部落與部落間的串接構成這塊島嶼的面貌。
此作品將邀請3所部落小學師生(已完成南投縣南豐國小、花蓮縣西寶國小),以及後續在臺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臺中市大里纖維藝術博物館、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課程。作品將在2019年9月份呈現在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藝術大道上。
“學校是一個人在樹下對幾個人談述他的領悟 „ Lousis Isdore Kahn
大自然如同部落老人家傳承給人類豐富知識,校園中最重要資產之一無外乎是珍貴的老樹。大樹如同部落耆老,是授課道場;是嬉鬧遊戲場。歷經無數歲月,看顧與陪伴每一位學子。
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成果展
展覽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展覽時間:2019.09.01~09.22
策展人:黃英誠
協作老師:蕭達憶老師、曾玉珊老師、汪麗花老師、陳孝穎老師
南投縣南豐國小/2019.06.26
花蓮縣西寶國小/2019.06.27
花蓮縣永豐國小/2019.07.12
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2019.08.17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