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靈光交響曲 / Symphony of the Spiritual Light

作品語意

每一位孩童如同優美音符,在這生命的交響樂章中共舞,共同編織成一幅豐富多彩的交響樂畫卷。猶如展翅高飛的青鳥,追尋生命中那使人心靈幸福的靈光,引領著學童們勇敢探索知識的奇妙藝術之旅。


學童身上的羽翼與鱗片,象徵著他們獨特的光芒,璀璨如繁星閃耀。知識的一閃閃彷彿音符在藝術家的畫布上跳躍,交織出永恆的能量。這些知識的碎片彼此匯聚,如同星辰在夜空中閃爍,構成每個學童獨特的靈光思緒。


在學習夥伴間共同冒險的旅程中,由個體的轉變到集體的思考與同理心,如同設計師巧妙編織線條,共同建構出理解與扶持的藝術網絡,尋找並創造共同的價值。生命充滿了藝術的朝氣,宛如一群翱翔天際的鳥兒,在這片自由的天空中共同展翅飛翔。讓我們一同飛翔,將視野擴展至整個世界,奏響這場「靈光交響曲」,孩童們共同演奏的美妙樂章。


藝術裝置設計:黃英誠 (RAUM+藝術與開放空間實驗室)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韻動生活 / Rhythmic of Life

作品語意

韻動生活描繪出生命的瑰麗。這是一場融合了心靈與肉體的舞蹈,不論是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人,或是尋求生活品味的成年人,甚至是經歷歲月洗禮的長者,每一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旋律,編織出屬於自己的樂章。
運動的每一個瞬間都像一幅藝術品,力量、速度、律動猶如色彩和線條的交織,營造出一幅生動而充滿韻律感的畫面。每一次的伸展,每一次的起跳,呈現出一種極致的美感。
運動場上,運動員彷彿是一群身著藝術裝束的詩人,用他們的肢體語言詠唱著一首首優美的詩篇。他們的動作優雅而精確。運動也是一種個體與整體的完美結合,建構一首由眾多音符組成的交響樂曲。每一位運動員都是其中的一個音符,共同奏響出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樂章,形塑出一幅細膩的畫卷。

藝術裝置設計:黃英誠 (RAUM+藝術與開放空間實驗室)


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知識淬煉的禮物 / The Gift of Knowledge Tempering

作品語意

知識之門比喻成一扇通向無限可能的大門。我們的大腦是我們的指南,是一座智慧樹,枝葉繁茂著各種智慧的結晶。引領我們探尋真理,淬鍊屬於自己的智慧種子。

大腦成為了這場旅程的引領者,是一個智慧樹,它枝葉繁茂,結滿了智慧結晶。這些智慧珍珠,每一顆都蘊含著深刻的生命課題,需要我們以專注與堅持去淬鍊,方能使其光彩綻放。

我們成為了追尋真理的旅人,不斷地向前展翅,穿越著真理之門,直至我們最終握住了智慧的鑰匙。智慧之門為我們開啟,讓我們的力量如漣漪般擴散,讓智慧之樹的枝葉為我們遮蔽,最終,讓我們握緊智慧之鑰,開啟生命中真理的大門。


藝術裝置設計:黃英誠 (RAUM+藝術與開放空間實驗室)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知識青鳥 / Messenger bird

作品語意

行動力,未來城市的競爭力關鍵在於人才的聚集以及交流,城市的活力取決於人的交集與 創意,勇敢的跨越投射出台灣人的形象,不同的人,不同的書。這句話意味著每個人有著 自己獨特的興趣、觀點和背景,因此每個人所閱讀的書籍也不同。每本書都像一隻青鳥, 展翅高飛,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寶藏,它們包含著人類智慧的累積和傳承。透過閱讀,我們可以探索各 種主題、瞭解不同的觀點,開拓思維,增加知識和理解。書籍可以啟發我們的想像力,擴 大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青鳥則象徵著自由、美麗和創造力。書籍就像是給青鳥的翅膀,讓我們能夠自由地飛翔到 不同的時代、地方和想像空間。透過閱讀,我們可以和作者對話,與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互 相連結,並在心靈的旅程中獲得啟示和成長。

書籍可以讓我們自由地飛翔在知識的世界中,並透過閱讀的過程獲得洞察力、智慧和啟 迪。每本書都像一隻青鳥,擁有自己的翅膀和獨特的美麗,而閱讀則是讓這些青鳥展翅高 飛的關鍵。透過閱讀,我們可以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相連結,探索不同的世界和觀點。這 種連結和探索能夠拓展我們的視野,啟發我們的創造力,並使我們更加豐富和充實。

閱讀是一種自由的行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自由地思考、質疑和思索。無論是對 於個人成長還是社會進步,閱讀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書與青鳥的結合象徵著知識和想像 力的融合,這種融合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和機遇。

書與青鳥的比喻將閱讀視為一種自由和美麗的行為,它能夠激發我們的創造力、擴大我們 的視野,並帶來知識和智慧的增長。同時,這一比喻也提醒著我們閱讀的責任和承諾,我 們需要以開放和批判的態度去接納和應用所獲得的知識。書與青鳥的結合讓我們能夠享受 閱讀的樂趣,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啟示和成長。

Re:New - 回應未來世代 展翅飛翔青鳥找尋到生命中幸福的靈光,書頁象徵每一位市民的智慧閃 娑斑斕,靈光一閃的的知識累積成為無限的能量,集結每一位市民的知 識同靈光碎片思緒。從個體到集體思考同理心,相互理解與扶持以及找 到共同價值,生氣勃勃的飛向朝陽。在天空自由我們一起翱翔天際,展 開的視野到全世界。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鐵道之光 / The Light of the Railway

設計構想

在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火車作為一種古老的交通工具,似乎在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陌 生。然而,在某些城鎮中,鐵道與城鎮的生活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活感知場域, 對於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鐵道與城鎮之間的緊密結合讓人們可以深刻感受 到存在於生活中的轉變。火車經過的聲音、震動和光線,都成為城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民習以為常的火車行經聲響、火車頭經過的煙霧以及火車的軌道與城鎮建築物相交織的 場景,已然成為城鎮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也成為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獨特體驗。

在這個生活感知場域中,火車的光線尤其引人注目。火車頭、車廂和軌道上的光線,經常 在城鎮的建築物和街道上投下獨特的光影,將城鎮擬態成一個異常的世界。這些光線在城 鎮的建築物和街道上投下的影子和光斑,創造出一個獨特的視覺效果,使市民對於城鎮的 認知產生微妙的轉變。這種微妙的轉變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變化,更是一種對於日常生活的 感知和體驗。市民們在火車的光線中感受到城鎮的不同面貌,這種微妙的變化也引發了他 們對於城鎮的情感和記憶。這些火車帶來的光線和影子,成為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 要元素,影響著他們對於城鎮的情感和記憶。
在創作中,我們可以運用光線的特性來表現火車與城鎮的生活緊密結合。例如,利用不同 時間和角度的光線,將火車的行經路線與城鎮中的建築物、街道和人物相互編織在一起, 營造出一個充滿動感和變化的場景。透過對光線和影子的運用,我們可以讓市民感受到火 車對於城鎮的存在和影響,引發他們對於城鎮的思考和情感共鳴。

運用火車的光線和城鎮中的建築物、街道元素,來探討城鎮的美學涵養。透過對光線和影 子的運用,突顯城鎮中的新舊對話,例如現代科技與古老建築之間的對比,火車的科技概 念與城鎮中的歷史建築相映成趣。這種對話不僅呈現了城鎮的多樣性和歷史深度,也反映 了科技與傳統之間的互動關係。

透過火車與城鎮光線場景的創作,讓市民感受到微妙的轉變。這種微妙的轉變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變化,更是一種對 生活中細微變化的觸感。例如,火車的光線透過城鎮中的建築物和街道投射出不同的影子,城鎮中的人們也會因為 火車的行經而產生情感上的變化。這種微妙的變化可以讓市民重新感受到城鎮中生活的多樣性和變遷,引發他們對 於城鎮的關注和思考。

透過這樣的創作論述,我們可以探討鐵道與城鎮生活的緊密結合,以及光線和影子對於城鎮美學和情感的影響。通 過對於生活感知場域的觀察和呈現,我們可以讓市民重新思考他們對於城鎮的認知和情感,並引發對於城鎮中微妙 轉變的關注。這樣的創作論述不僅可以呈現城鎮中火車與光線的美學場景,也可以引發市民對於城鎮歷史、文化和 生活的深入思考,讓他們更加關心和珍惜身處的城鎮,並對於生活中細微變化保持敏感和觀察的態度。

 
   

以車站為中心,城鎮的鐵道與1公里內的生活圈展現樣態。城鎮與地形地貌的關係,參數化後的色展轉譯樣態,數值化後的城市樣貌。
將城市轉譯成無形的光。運用火車的光線和城鎮中的建築物、街道元素,來探討城鎮的美學涵養。透過對光線和影子的運用,突顯城鎮中的新舊對話,例如現代科技與古老建築之間的對比,火車的科技概念與城鎮中的歷史建築相映成趣。這種對話不僅呈現了城鎮的多樣性和歷史深度,
也反映了科技與傳統之間的互動關係。
苗栗縣 16 個車站與城市展 1 公里半徑內的生活圈,不同的的地 形的的轉譯。這些車站與城市發 展有著緊密的關聯。這份論述將 探討苗栗縣的鐵道車站如何促進城市的發展,以及不同的地形地 貌如何影響這種關聯。

鐵道與城鎮的生活緊密結合
生活感知場域
存在影響我們的日常
用光線將城鎮擬態
讓市民感受到這微微的轉變
鐵道生活圈的交織網絡


藝術家:黃英誠 (RAUM+藝術與開放空間實驗室)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開門見山色 / Mountains Beyond the Door

開門見山色
在不斷穿越,遇見,再發現中,來此地踏尋每個人內心的黃金寶藏。

引言

下一個轉角你會看見什麼風景,在不期而遇之間發現美好。此時作為一個短暫過客,又是如
何跟此地產生親密的連結,帶給自己與他者間珍貴的回憶。故事起點在踏查金瓜石聚落時於
「金德發商店」小插曲。商店主人簡盛隆伯伯一個熱切邀請,進入屋內真心覺得這是一座精
心策劃的場域,從各個物件的擺設與裝飾中,簡伯伯講述其故中含意以及如何引經據典,對
於地方文獻採集與舊商店珍貴文物熱愛,從物件彼此擺設的關係,呈現他對自然定理之敬重
以及家鄉的熱愛表達。我想這無疑是一個充滿密碼的博物館。
待心靈之窗開啟後,您期待看見什麼風景。					
「美」一直都存留著,只是觀者有沒有用「心」去探詢。從商店前庭眺望東面是勸濟堂東南
方是無耳茶壺山,西北面是美人大肚山。無疑的商店位置是一個風水寶地。				

關係美學
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的關係。「美」是建構在一個親蜜而互動連結的網絡中。 山城建築錯落大山之中,聚落交錯堆疊風景,人與自然間的關係亦是如此的緊密聯繫,是先 民留下來的珍貴寶藏。當礦產不再開採,在此生活的居民在土地上建構一個共同想像,每個 人詮釋的風貌以及對焦點雖然不同,彼此尊重而互相交集著映照在生活領域中,這層關係親 密聯繫是無價的禮物。

場域元素

轉場 - 生存的拼接場景

黑色聚落的美麗由集體的力量共構而成心。一棟棟的堡壘為了抵抗惡劣的氣候條件,瀝青的
運用是一個很經濟的材料元素,卻也建構此地獨有的特色。在青翠大山襯托下,在聚落巷弄
穿梭之間,在紅磚瓦圍籬前,空氣中捎來著此地特有的濃濃的黑色氣味。

作品語意

在山谷間建構一抹虹彩,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間橋接的對話平台。山景與人的關係,造型表 達的是大自然的眼睛,也是每位觀者的心靈之眼。每個單元都是一個眺望窗景。在一個未知 質域內由集體共構出一個完整。造型由一個單圓構成,拼貼在地聚落生活故事,將其聚落形 象物件利用刺繡及絹印技法描繪在框景之中。談述山景記憶,將意象表達在框景之內。在畫 布填寫自己對聚落調查的記憶故事。人在等待或移動觀看視線中,由畫面內呈現的山景輪廓 交織出屬於自己的心靈之眼。

人與景與物件之間的聯繫。採集聚落的人事物故事,將其形象描繪在框景中,建構一個關係
網絡。藝術家也能更深入的理解及分享聚落的樣貌。將採集回來的形象轉換成圖騰,表現在
黑色網布上。

線索之 1

符號做為一個隱喻的密碼,唯有在巧遇的時間與地點才能看到完整樣貌。這個密碼只有當視
野遠大放才能觀察到真實樣貌。

線索之 2

金德發商店廣場至勸濟堂關公像距離與高程分析離約 178 公尺,高度約 40公尺,等高視角差 13 度。

金德發商店廣場至無耳山山頂距與高程分析離約 950 公尺,高度約 312 公尺,等高視角差 18 度。

線索之 3

秋芒-落雨(落語)
秋季時節早晨薄霧漫山野伴隨芒花綻放輕盈搖曳,如同黃金雨般隨風散落山谷間。
站在庭院中聽風、聽雨聲。一幕一幕的更迭,「大自然」當然是最稱職的說書人。

作品位置說明作品位置:

金德發商店廣場,在山谷間難得的開闊平台,能眺望群山的據點。


秋天金瓜石地區太陽方位角及商店建築物光照分佈,模擬測試其光線穿透作品效果。
預設時間為11月初光照情境。

裝置模擬


心中的窗景,透過藝術介入的方式,由眾人的觀點推移自己理想的觀景位置。穿透在眼前的
是大山與作品間的回應,陽光投影在地坪上隨的時間位移產生變化,在彼此交錯共構屬於此
刻特有的風景。期望在這移動與等待間產出未知的質域,然而藝術表徵也將這心裡的窗景
交織成山城內的秘密寶藏。

在框景中將拓印芒草印象,透過穿透的光線疊印在山景及在庭院地坪上。

上午9點半 模擬光線

上午11點 模擬光線

下午1點 模擬光線

藝術家:黃英誠 (RAUM+藝術與開放空間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