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原力創新-深植島嶼文化力
Indigenous Creativity & Innovation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成果展
一、策展理念
有種力量豐厚著臺灣這座島嶼,讓我們得以看見原住民的生活的智慧傳承、感受技藝的發揚延續,而這份力量正是「南島文化」。
學習是孩子成長之路的重要關鍵,校園如同一個具備多方面向的載體,承載孩子學習各方學科知識與生活常識的重責大任。隨著時代變遷、科技日新月異,歷史悠遠且珍貴的原民文化,教育及傳承是當前刻不容緩的兩大議題。
第二屆【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延續「鼓勵重點學校打造原民文化特色的學習環境」,透過活化教學的軟硬體資源,激發學生自我文化認同與學習動機,進而凝聚部落共識,彰顯傳統部落活力。第一屆的評選,我們看見各具特色的新校園,發揮創意及工藝美學,將先民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創意融合,成功的展現於校園與社區學習場域。本屆藉由策展主題「原力創新—深植島嶼文化力」,表達南島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的台灣,與各南島語族關係密切的原民族群,歷經數千光景更迭、克服天災地動,其歷史文化資產的淵遠珍貴。因此,我們以「建築工藝與生活智慧」的創新融合,為本屆新校園運動的核心精神。
1999年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震毀了許多校園建築,但也因此成為新分界,學校的學習環境,開始突破舊框架,邁向地方特色、文化傳承及永續經營,災後至今已滿20周年,本屆活動亦透過新校園運動回顧展,呈現九二一災後推展的相關計畫脈絡,串聯參與評選的績優學校、原民實驗教育及國際交流的成果,並擴大藉由「動態展演、靜態展示、影展、互動體驗、主題論壇及沙龍講座」等活動,進行技藝與記憶的延續、回顧與前瞻的思考。
二、參與式創作
參與藝術的社會性,人際互動藉由藝術方式產生對話的過程。當我們建立一個協作平台,其目標是建構彼此對話的空間。由一個信念連結不同的思緒,從我到我們的構想,從個體到集體的力量集結。
這一次策劃行動以協作方式邀請原住民族學校的師生以及臺中市市民共同創作。我們對於這塊生長的土地的想像是什麼?對於偏鄉與都會區的孩童來說,島嶼的概念是什麼?同一塊生長的土地對它的想像,取決於各自生活場域與生命經驗,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心裡地誌圖譜。而每個人的想像地圖猶如一塊微型部落,部落與部落間的串接構成這塊島嶼的面貌。
此作品邀請3所部落小學師生(南投縣南豐國小、花蓮縣西寶國小、花蓮縣永豐國小),以及在臺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課程。作品將在2019年9月份呈現在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藝術大道上。
活動紀錄:
https://www.instagram.com/iapyuntech/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c…/UCCe-sqSQ2XMo_unYsg5PI_A/featured
https://www.instagram.com/iapyuntech/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c…/UCCe-sqSQ2XMo_unYsg5PI_A/featured
主辦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承辦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整合設計中心-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計畫團隊)
協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長億高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臺中市纖維藝術博物館、建築改革社
策展人:黃英誠
視覺設計團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張岑瑤 副教授
主視覺LAGO
主視覺海報
活動DM
三、策展規劃
來自全臺39所原民績優學校、11所原民實驗教育學校、14場原民社團展演、4場原民藝師教學活動、6場沙龍講座、9部MATA影展影片、VR-飛鼠部落3D動畫體驗、4部原民科學教育動畫影片。
活動節目單
展覽地點1:舞蹈排練室
展覽地點2:求是書院
展覽地點3: R04建築
展覽地點:R04廣場
原住民藝師教學
四、主題論壇
新校園運動回顧與展望論壇
活動時間 : 2019年9月14日 (六)
活動地點 :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R04廣場 2樓演講廳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上午場 :
主題ㄧ : 921重建經驗談
在921地震以前,臺灣已經超過30年未發生重大天然災害,因此當時政府缺乏防災、救災、災後重建經驗。921值得借鏡的除了救災外,最值得談的就是重建經驗,包含社區、校園等。
主持人:呂欽文(建築師)
與談人:
黃榮村(前教育部長)
林盛豐(監察委員)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下午場 :
主題二 : 921地動綻開的花蕊-新校園運動
在外界對快速重建的要求壓力下,教育部主導的921校園重建,選擇要求品質,從優質的建築師、營造廠遴選開始,透過集體自省運動成立「新校園運動合作社」,誕生了津津樂道的新校園運動,影響了後來的各地方校園建築,甚至輸出到中國大陸,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災後重建。
主持人: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與談人:
范巽綠 (教育部政務次長)
姜樂靜(建築師)
黃建興(建築師)
林洲民(建築師)
主題三 : 新校園運動未來展望
新一代的新校園運動延續上一世代專業精神。在跨世代對話間,青年建築師們對於校園建築有何期許以及願景,創造出具美感教育環境及新時代精神教學場域。
主持人:徐岩奇(建築師)
與談人:
曾梓峰(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 教授)
曾旭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教授)
謝文泰(建築師)
賴人碩(建築師)
五、新聞報導
六、活動影片
第二屆【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宣傳前導片2
第二屆【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宣傳影片
第二屆【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宣傳
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ㄧ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
原力創新 第二屆原民新校園 新聞影片